簡報前要做的事(二):分析資料

(圖片來源:開眼電影網) 

簡報前要做的事(一):溝通需求 一文中,和各位聊到我製作簡報前,會透過 「溝通需求」、「分析資料」 、「建立邏輯」、「擬定架構」幾個步驟,來幫助自己整理想要溝通的內容,並分享了「溝通需求」階段的幾個參考面向,這篇文章則來和大家聊聊,在確認對方需求並提出了初步專業建議後,如何透過分析資料的過程,找出溝通的重點與邏輯。

我認為簡報的定義是透過「簡單的報告」來達到傳達理念並且說服對方的過程,因此找到一個明確的溝通重點,並用「A = B」這樣盡量簡單的方法來表現是最好的,這件事則能藉由有系統的分析資料過程來達到。 

我個人將分析資料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: 

共同元素、深入主題、建立等式


共同元素
一開始我們對主題多是一知半解,甚至毫無概念,這階段我會依照直覺,搜尋所有從主題的字面上可拆解出來的任何關鍵字,並對於搜尋的結果盡量不做任何評斷與篩選,透過大量的搜尋與閱讀,從大量且各種形式的訊息中找出關於該主題的一些共同的元素,這些共同的元素可能就是讓我們更深入主題的線索。 

舉例來說,如果我要拍一部美語補習班的微電影(經過溝通需求後),我首先會搜尋該補習班的名稱,然後會得到官方網站、新聞、課程內容、公司資訊、影片、粉絲團、論文、正負評甚至訴訟紀錄等等,接著再搜尋「美語教學」、「補習班」等所有能想到的關鍵字,一開始你會得到海量的資訊,但經過幾次的搜尋與閱讀後,會發現許多標題或內容不斷在重複出現,例如「適性發展」、「因材施教」、「競爭力」、「人格養成」、「國際接軌」等,到了一個程度後,對於更進一步的搜索就會有具體的方向。

重點是不要對內容加以評斷,而是找出內容的共同元素。

深入主題
將上一階段得出的共同元素當作關鍵字,再做進一步的搜尋,這時會出現許多與原本主題看起來距離很遠甚至毫無相關的資訊,但由於在上一階段我們已經大量的閱讀(如果有認真看的話),所以會出現很多新的想法與靈感,幫助我們更深入主題,大腦會自動地判定哪些是可用與無用的資訊,也就是說,在這個階段我們會進入篩選的過程,去蕪存菁,找出更深入主題的,適合作為溝通內容的相關材料。 

承美語補習班的例子,這個階段開始搜尋「適性發展」、「人格養成」等在字面上和英語補習班相差甚遠的關鍵字,因為在上一階段的閱讀和理解,我的思考自然從「補習班」推展到「人格養成」或是「教育改革」等更深入的層次,一來更接近主題的核心,和對方溝通時,也聽起來比較有學問 能從更高的角度去討論,而不會在「課程內容」、「費用」、「評價」等雞毛蒜皮(以這階段來看)的層次打轉。

建立等式
透過重複的搜尋與篩選找到共同元素,深入主題,從原本的幾百幾千則訊息,篩選過濾到剩下的幾個我們認為最重要,想刪也刪不得的資料,這時我會嘗試在這些資料和原先的主題之間加入等號( = ),看是否能構成一個合理且容易理解的等式,如果可以,那我們終於走到蒐集資料的最後一步:

找到溝通的重點並建立等式! 

英語補習班的影片,最後我們提出的等式為:XX英語補習班 = 陪伴你的OOOO。(OOXX是半機密現在不能說XD),客戶很喜歡這個概念,認為重點很明確,也有講出和競爭對手不一樣的地方,而這道等式也會是我們在擬定架構步驟是重要的準則。 

電影<香水>中,身為天才調香師的主角不斷嘗試製作完美的香水,最後他以數個完美的處女為材料,從她們身上萃取原料,製作出最終極的完美香水,我覺得找尋核心價值的過程跟萃取香水很像,都必須透過無數次的搜索與嘗試,一步一步的趨近最終的答案,當我們嘗試的次數越多,經驗越豐富,就可能加速達成的時間,但大多時候遇到的主題都是以前沒關注過的,所以這些過程還是必須重頭來過,這也是有趣的地方。 

以上是我自己分析資料的心得,下一篇文章會聊聊我如何建立論述的邏輯,與各位分享,希望能有些幫助,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指教!



更多和簡報相關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