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面向思考簡報溝通策略





每一次的簡報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的,並圍繞這個目的去擬定溝通策略,策略確定後,才開始著手創意發想、撰寫內容等工作。為了讓溝通策略更為精準,我們可以從「人」、「事」、「時」、「地」、「物」五個面向來思考。


人:對象與客戶
溝通的對象是誰?不只是終端消費者,某些產業更要考慮客戶端的狀況,以廣告影片製作為例,影片企劃的確要考量目標觀眾的狀況,但若無法讓客戶端對企劃內容買單,那就連拍攝的機會都沒有,更遑論讓觀眾看見影片了,因此客戶端的意向的背景、習慣、喜好、恐懼、決策者是誰也是影響溝通成敗很重要的因素,是必須納入溝通策略當中的。


事:事件與背景
事出必有因,同樣的需求在不同的事件背景下,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溝通策略。例如同樣是學習機構的招生廣告,根據「少子化影響下學生人數減少」與「頭號競爭品牌即將超越我們」兩不同背景,因為核心訴求的差異,至少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溝通方案。


時:時間與時機
「時間」指的像是影片的播放秒數、提案的時間限制、活動的持續天數等「可明確計算」之時間度量單位,「時機」則是像節慶、季節、檔期、選舉期間或政治情勢等容易因外在狀況或趨勢影響的因素。


地:地域與通路
地域不同,文化習俗與慣用語言都可能不一樣,先不說亞洲或歐美這樣國際性的差異,光在台灣就有北中南東之分,若是像選舉這種更精密的操作,不同行政區都各有眉角與說話的方式。通路
則是訊息曝光的場合,是透過電視?網路?活動?賣場?業務拜訪......每個通路的特性也有所差異,當然也會影響溝通策略。


物:主題與主體
溝通的主要內容是什麼?是企業形象?產品優勢?政策宣導?投資方案?根據主題來擬定溝通策略,才不會失焦。


其實不只是簡報,企劃、提案、會議、演講等有明確溝通目的狀況,都可以從「人」、「事」、「時」、「地」、「物」五個面向思考,擬定適當的溝通策略,達到期望的效果。

留言